近日,有新聞說體育品牌巨頭阿迪達斯用從海洋回收的垃圾制造運動鞋,還賣出了100萬雙。
這是怎么回事?
洋垃圾以次充好?還是另有別情?
這件事還得從幾年前講起。
2015年,阿迪就與海洋環保組織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致力于通過對漂浮與海洋的塑料垃圾進行回收利用,減輕海洋塑料污染,同時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
(阿迪的環保概念鞋)
我們對海洋的印象可能是這樣:藍天白云、碧藍見底的度假勝地。
但實際上,很多地方的海洋是這樣的:布滿難以降解的垃圾。
(印度尼西亞爪哇海岸的沖浪者)
海洋垃圾以塑料瓶和塑料袋為主,在從海灘和海洋收集到的垃圾中,塑料垃圾占了85%左右。
在海洋可能有多達51萬億個塑料微粒,這些垃圾漂浮在海洋表面,無法降解,許多塑料微粒集聚在一起,在海洋中形成五個巨大的塑料渦流。
海洋垃圾并不僅僅是有礙觀瞻,破壞風景線。
它首先對海洋生物造成直接的傷害。
這些垃圾很容易被過往鳥類當做食物吞食。包括信天翁和海燕在內,90%的海鳥經常會吃塑料。到205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上升到100%。
在許多動物體內都發現了誤食的塑料。
(一只死去的信天翁,肚子里有很多塑料垃圾)
有些塑料還會纏住幼小生物,使其身體變形。
(被塑料纏住身體變形的動物)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對動物的傷害最終也會傷害人類。
塑料在海洋中難以分解,其中的小塑料顆粒,最終通過被動物吞食或水循環進入人類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類身體。
美國一家機構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從紐約到新德里,全世界水龍頭中流出的自來水都含有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小塑料顆粒。瓶裝飲用水和家庭中經過過濾的純凈水中都含有小塑料顆粒。
這些海洋垃圾從何而來?
平時購物使用的購物袋,喝水時裝水用的塑料水瓶,商品塑封包裝和塑料填充物,等等。
這些塑料制品非常便宜,幾乎是零成本,也因為價格低廉人們一般用完就丟棄掉了。
但這些塑料制品被丟棄之后并未消失,而是在原地堆積污染土壤和水源,或是隨著江河水流漂游,或是被傾倒入大海。
塑料袋是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因其便利性獲得迅速發展,然而,對于如何應對塑料污染增長的研究卻遠沒有跟上。
一只塑料袋平均使用時間只有12分鐘,但在自然界降解卻需要50年。
貪圖一時的方便,卻需要自然承受50年的污染。
不過,現在阿迪每生產這樣一雙環保鞋,就能夠再利用11個塑料瓶,賣出上百萬鞋相當于回收再利用了1100萬個塑料瓶,一年節省的成本約在億元量級。
將海洋垃圾變廢為寶,再次利用,既能減輕環境污染,又能兼顧商業利益。這樣的事,值得點贊。
畢竟,在時間上的可持續,才是一切發展的前提。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新手福利!